天衢新区政法系统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党对政法工作的绝对领导,提高政治站位和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在更深层次、更广领域、更高水平上奋力建设平安天衢、法治天衢,全面推进天衢新区政法工作现代化。
今年以来,天衢新区政法系统采取专题研讨、政法大讲堂、基层宣讲等形式,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和头等大事,在学懂弄通做实上精准发力,教育引导政法干部深入持久学、联系实际学、融会贯通学,把党的二十大精神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到政法工作各领域全过程。
“党建+政法” 增强高质量发展聚合力
天衢新区始终坚持系统改革理念,将“最多跑一次”运用到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领域,努力实现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地”,切实将矛盾化解在基层,提升市域治理现代化水平。
设立区、镇(街、办)、村(社区)“一站式”矛盾纠纷调解中心,组织各职能部门采取常驻、轮驻、随驻形式入驻,“一站式”解决群众诉求。启用德州“道交一体化”平台,按照“业务协同、流程再造、制度重塑、服务更优”工作思路,坚持“三位一体”改革(社会协同,实现“一平台”快速理赔,实现“一体化”高效办案),推动线上线下融合,实现服务群众便捷高效,成功打造德州道交行业综合治理新路径。对接公安、人社、银保监等11部门52家单位,打通部门信息壁垒,在全国首家实现“一体化平台”。与交警事故处理信息、受伤人员医疗信息、车辆保险信息、鉴定信息互联互通,35%的轻微事故当天调解、当天结案、当天给付,快速实现案结事了。推出区公安分局“一窗通办”业务,创新社会治理方式,推进“一窗通办”改革,以“点·链·圈”服务新模式打造一窗通办工作“金名片”,全面提升公安工作质效和群众满意度。
“党建+信访” 提高高质量发展协调力
健全完善风险排查、接访、化解、通报、督办、信访三级终结、依法处置、责任追究八项机制,全区信访事项平均办理时长由60天缩短至15天,群众满意率提高到95%以上。
创新实践组织联建、事务联议、资源联享、服务联抓的“四联共治”工作法,探索出提升社区治理水平的“新区路径”。通过“线上线下提、网格党支部汇、共同协商议、协同联动办、全程跟踪督、办理结果示、党员群众评”七步工作法,厘清各环节职责分配,打造新区善治样板。整合社区资源,让资源在治理全过程流动,有效激发社区治理活力。联合市场资源、驻区部门资源,通过“社区呼叫、部门报到、协同处置”机制及时对接社区居民生活诉求,切实解决居民难题。
今年以来,牵头处理群众反馈问题100余件,办结率100%。建立街道、社区、小区、网格“四级分类”管理制度,创新服务形式,通过活动联办、环境联创、文化联育等,真正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该工作法入选全国“2023创新社会治理典型案例”。
“党建+司法” 提升高质量发展公信力
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充分发挥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作用。
通过分类施策、诉源治理,积极推进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行业性专业性调解衔接联动,及时排查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和风险隐患,最大程度预防和减少各类案件的发生。全力推进枫桥式司法所建设,努力做到“小事不出村,难事不出区、矛盾不上交”,实现矛盾纠纷化解“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地”。把公平正义作为核心价值追求,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起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天衢新区将坚持党管政法原则,在思想上对标对表、行动上见行见效,切实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转化为推动发展的强大动力,忠诚履职、凝心聚力,以高质量政法工作护航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德州市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主办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鲁ICP备05030298号
技术支持:德州新闻网